一切为了母婴平安

一路则由擅长组织、性能调控的刘振宇等牵头,开发热轧过程组织性能预测技术,建立我国自己钢材组织控制的软件北斗导航系统。

其二是国内外的体制不同,培养人才的方向也不完全相同。同时,他将海归人员丰富的海外科研经验与国内科研热点相结合,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成功申请到项目基金。

一切为了母婴平安

2012年,于海洋从美国大学毕业后,以讲师的身份进入国内高校。我知道回到国内从头再来、打拼一片天地有多困难。有了国际项目的经验,学校又聘请齐薇担任人事部门国际项目的负责人。但是,如果没有课题组长的扶持,这将会很难。其中一部分人成功了,建立了优秀团队且发展很快。

海归有国外科研和教学经历,就教学而言,现在我是学校的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我很幸运,进入高校后就加入一位颇有名气的导师的课题组,虽然他跟我的研究方式不完全一致,但依然给我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在合肥大蜀山山顶开始了第一个实验,于2005年实现了13公里的量子纠缠分发。

这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等都有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当时,他向博士生彭承志科普量子通信的发展前景,当说到需要通过太空实现长距离传输时,彭承志认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岛上通信信号极差,几位年轻人没什么消遣,晚上做实验,白天借着搭建的无线网桥开例会。当年10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率先成立,2017年5月更名为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

今年3月,我国科学家刚刚创造了光纤量子通信509公里的新纪录。当时,团队里的3位主力2007年博士毕业的任继刚、2009年博士毕业的印娟、2010年将要博士毕业的廖胜凯,后来分别成为墨子号3个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一切为了母婴平安

从单枪匹马到带领一支近百人的团队,潘建伟用了10多年时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合作团队在《自然》发表论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本世纪初,量子科技在中国还颇为冷门。战略布局占先机 7月23日,美国能源部公布报告,规划了美国量子互联网战略蓝图。

我们的合作体现出了创新研究院的价值,那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2003年,潘建伟首次提出利用卫星实现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构想。2017年,墨子号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实验成功,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科学》,印娟成为团队里第一个同时拥有《自然》和《科学》第一作者身份的科学家。这么多学科方向,一个人不可能包打天下。

2003年,潘建伟陷入量子通信研究瓶颈。在场的很多人可能也跟任继刚一样,把量子科技当成科幻故事。

一切为了母婴平安

敢想敢干出奇迹 墨子号科学应用系统主任设计师任继刚,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读博时第一次听潘建伟作报告的情景。201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给墨子号研制团队带来了集团军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常务副总师王建宇曾比喻称:星地间量子纠缠分发的难度,就像在太空中往地面的一个存钱罐里扔硬币,而且天空中的投掷者相对地面上的存钱罐还在高速运动。他问潘建伟:这个事,是不是挺牛的?潘建伟想了想,很肯定地回答:肯定牛,是世界上最牛的,至少是之一。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他却果断地把优秀学生纷纷送走。如今,各研究室独当一面的负责人正是当年那些漂流四海的年轻人。善于布局,也安心等待。量子科技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有多光子纠缠、光量子计算、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光晶格量子模拟、量子中继器等诸多方向。

随着一项项科学实验的成功,卫星量子通信的应用前景日益清晰。天时、地利、人和,量子团队的下一个惊喜也许很快就会到来。

这样的一支团队,一出手就是大成果不足为奇。率先行动很给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曾公开指出,我国对自身科学研究能力不自信,在科技项目的确定过程中,习惯于拒绝支持有争议的项目,排斥没有国外先例的研究。

这个传输距离超过了大气层的等效厚度,从而证实了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的可行性。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这颗超期服役2年的老卫星仍然捷报频传。

《中国科学报》 (2020-09-10 第1版 要闻)。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迎来4岁生日。而作报告的那个人却是认真的。墨子号量子纠缠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印娟的成长路线却略有不同。

可喜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关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水平都处于国际引领地位。2009年,团队在青海湖开展百公里量子纠缠分发实验。

欧盟早在2016年也提出过欧洲量子技术旗舰计划,打算用10年建成量子互联网。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评价称,墨子号为中国在国际上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成为了国际同行的标杆,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

同时,墨子号保持着星地之间1200公里量子通信的世界纪录。德国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这些量子科学和技术顶尖团队所在地,都留下了潘建伟弟子学习的身影。

墨子号和京沪干线的成功实施,构建了国际首个天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2011年底,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正式立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自此打开了量子世界的大门。之所以能起个大早、赶个早集,得益于潘建伟的战略眼光与布局。太神奇了,就像听一个科幻故事。

这也是墨子号4年间产生的第5篇《自然》《科学》论文。潘建伟也面临着学科方向不被理解、申请经费四处碰壁的困境。

这个前无古人、闻所未闻的想法立即遭到多方质疑:量子信息科学,欧洲美国都刚刚起步,我们为什么现在要做? 这个不靠谱的计划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作者:陈欢欢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9/10 9:02:02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集团军让量子研究捷报频传 ■本报记者 陈欢欢 近日,光量子计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两项成果双双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59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在率先行动计划的支持下,这样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最终顺利完成。而外太空因为几乎真空,光信号损耗非常小,潘建伟破天荒地提出了上天这个大胆且疯狂的方案。

成立司法保护实践基地 助推绿色发展示范市建设
厚植绿色本底 绿了荒山富了百姓